——记崇信县新窑小学教师马克林
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,他就满怀一颗赤诚之心,默默耕耘,不为光环,只为坚守。凭着对学生的热爱,对教育的执着,他先后被评为甘肃省“两级工作先进个人”和“优秀教师”,获得省级“园丁奖”称号,荣获崇信县“优秀教师”、“模范班主任”等各类奖励,他就是三届、四届市政协委员崇信县新窑镇新窑小学教师马克林。
2006年,马克林被调到崇信县新窑镇偏僻的柏家沟小学担任校长。学校生源是当地农家孩子和附近煤矿的工人子弟,学生流动性大,每学期转出转入十几个。对于一个封闭的山区小学来说,学生流动性大就意味着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障。马克林接任后就有学生家长找他说:“柏家沟小学连续几年学生成绩差,教师误人子弟,我要向主管部门反映!”听到这短短的几句话,马克林心里沉甸甸的。他立即召开职工会,分析情况,商量对策。对学校眼下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,马克林和抽组老师拜访了当地有威望的学生家长以及村干部,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先制定出了教改规划:先提高教学质量,让家长满意,再谋求学校的全面发展。马克林动员老师们“开足马力”,加班加点,辅导落后生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学生成绩提高了,在全县统考中位次靠前,告状的家长慢慢少了,这为学校后来的发展打牢了基础。
2007年,有个叫李旭霞的孩子突然无故不来上学。马克林了解到,因为父亲去世,母亲受打击卧病在床,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妹妹,生活的重担一下落在李旭霞的身上,她不得已辍学在家。马克林一次次家访,一番番说服,李旭霞的母亲终于同意孩子返校。如今李旭霞已是兰州商学院的大学生了。在乡村小学任教的25年间,马克林先后帮助8个孩子实现了求学梦。
2009年,马克林主持申报了《边远山区小班化教学研究》课题,立项的课题通过了县、市、省级验收。课题从“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、特色班级文化建设、学生全面发展实践、教师专业水平提高”四个方面进行设计。在课题实践过程中,马克林带领全校教师成立课题组,对课题的研究步骤、内容、目标、方法、每个阶段的任务以及应取得成果都进行了规划,制订实施方案,然后根据方案分阶段、任务进行研究,每月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召开集中研讨会,探讨问题和解决的办法。按照课堂模式的设计跟踪听课指导,给教师修改论文,指导发表,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奖赛,参加听评课活动。指导教师改变教室设置和布置,增加教室功能,创设具有农村小班化特色的班级文化。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、日常行为的规范,各种习惯的养成、审美素质、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,不以分数论成败,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2012年柏家沟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全县推广,2014年经兄弟学校试行后在全市推广。